間葉幹細胞(MSC)簡介

間葉幹細胞是近年來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主要原因在於它的體外增殖及多重分化能力,使得許多原本臨床上難以治療的重症疾病,可望藉此得到新的療效。
科學家發現,間葉幹細胞可取自身體各個組織,包括骨髓、臍帶、臍帶血、胎盤、羊水和脂肪組織等等。研究結果顯示,源自臍帶血中的間葉幹細胞增殖及分化能力佳,對硬骨、軟骨、脂肪、肌肉、神經、肝臟與胰臟胰島素細胞等具有再生與修補的能力。


間葉幹細胞的高度分化能力,是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的良好細胞來源。2010年5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孤兒藥(罕見疾病的特效藥物)方式核准一種幹細胞治療(商品名Prochymal: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用於第一型糖尿病病患,從健康年輕捐贈者的骨髓分離間葉幹細胞,體外增生後以靜脈注射方式做治療。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政府也大力支持幹細胞研究,在2010年10月中國提出將率先推出量產的間葉幹細胞藥品,以生成人類器官,取代傳統器官移植的技術。


除了分化、增生能力外,間葉幹細胞還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因此臨床上間葉幹細胞亦可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輔助細胞。研究發現造血幹細胞與間葉幹細胞一起移植效果更好。


造血幹細胞(HSC)簡介
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於1988開始被法國醫師用來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至今世界上己有數千例臍帶血移植的成功案例治療血液疾病。臍帶血幹細胞於1997年開始治療非血液疾病,首例為巴西的自體移植案例,治療14月大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女童。現今衛生署也開放29項臍帶血移植的適應症,包含血液疾病、免疫疾病、代謝異常疾病與癌症。

針對心肌梗塞及心肌缺氧幹細胞療法顯現曙光

2012-02-08

ACT-34 CMI醫學研究,使用二個劑量的顆粒球群聚刺激因子 (GCSF) 可促使自體血液分離的CD34+細胞移行,並在新的心肌組織上生長嶄新的血管組織,該醫學臨床試驗應用在167位慢性頑固性心肌缺氧之患者,對於內科藥物沒有改善,使用SPECT斷層攝影術來評估幹細胞療效。
本文發現經過六個月之觀察期,治療組高劑量成員平均每週減少14.2次心絞痛的發作,治療組低劑量成員平均每週減少13.7次心絞痛的發作,而安慰組每週僅僅減少8.6次。而且治療組成員運動容忍量比安慰組增加了整整壹分鐘。此文係由美國米尼蘭達州立大學心血管治療研究中心韓瑞教授所發表,並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支持。


PRECISE醫學研究係屬隨機取樣試驗,係由脂肪組織過濾出幹細胞,治療27位血管無法打通的心肌病變患者,經過6個月及18個月觀察期,發現巔峰氧氣消耗量 (MVO2) 呈現明顯改善。


FOCUS醫學研究,此乃將患者自體骨髓內單核細胞注射入三十位狹心症合併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本文發現小於60歲患者,與安慰組相比呈現較佳之改善效果。大於60歲患者,與安慰組相比並未呈現較佳療效。


REPAIR AMI醫學研究,運用患者自體骨髓的單核細胞注射入204位再灌注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本文發現治療組成員之死亡率、死於心肌梗塞概率、心肌梗塞再發率、目標血管再打通率與安慰組成員相比,均有明顯改善。


另外美國邁阿密醫學院喬瑟亞教授利用健康的成年人志願捐助同類組織異體移植的細胞,(Allogenic cells) 作為幹細胞療法的來源。本文探討有關成人間質幹細胞 (MSC) 之安全性及有效性,發現針對前璧的心肌梗塞病患是會改善左心室射出指數 (LVEF)。


出處:CV Research Technology Conferance , March 7 , 2011


文章:Stem cells continue to show promise in MI patien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